復發指的是在經過一段時間無病生存期后,癌細胞再次活躍并導致疾病重新出現。乳腺癌的復發可分為局部復發與遠處轉移兩種形式。局部復發是指癌細胞在乳腺、胸壁或淋巴結等原發部位附近的組織中重新生長;而遠處轉移則意味著癌細胞已經通過血液或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如骨、肺、肝等。
乳腺癌切除后復發的幾率究竟有多高?這一數據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腫瘤的大小、分級、分型、淋巴結狀態以及患者的年齡、遺傳因素等。一般而言,如果乳腺癌被早期發現并且得到了適當的治療,局部復發率較低,5年局部復發率通常不超過10%。至于遠處轉移的幾率,根據不同研究的結果略有差異,但平均來看,5年內的遠處轉移風險大概為20%至30%,并且這一概率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年遞增。
除了基礎的統計數據外,一些特定因素也會顯著影響復發風險。比如HER2陽性或三陰性乳腺癌的患者,其復發風險較其他亞型更高。此外,腫瘤細胞是否侵犯了周圍血管或淋巴管,也是重要的預后指標。如果手術切除的邊緣存在殘留的癌細胞,也增加了局部復發的可能性。
對于已經發生復發的患者來說,治療方案通常包括化療、放療、內分泌治療或靶向治療等,選擇哪一種或哪幾種組合治療取決于患者具體的病情、復發類型以及前期治療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出現了復發,也不意味著沒有治愈的可能,很多復發的乳腺癌患者在接受適當治療后仍可得到控制,甚至實現長期生存。
乳腺癌切除后的復發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其幾率受多重因素影響。盡管復發給患者帶來了挑戰,但及時準確的診斷和科學合理的治療仍然是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對于乳腺癌術后患者而言,積極面對、科學管理,配合醫生制定個性化的隨訪和治療方案,是預防復發并維持良好生活質量的重要策略。
晚期乳腺癌病情控制,轉移灶縮小甚至消失
陳女士,49歲,2005年11月右乳房發現腫塊,經醫院檢查確診為乳腺癌,隨后進行切除手術,術后同時進行放療和化療。2014年9月,出現咳嗽、胸悶等癥狀,經PET-CT檢查,發現癌細胞轉移至右肺和腰椎多處,遂再次進行化療。2015年持續復診和治療,但經檢查顯示已多發淋巴結轉移、骨轉移、甲狀腺轉移及右測卵巢轉移。12月通過本機構向日本癌研有明醫院咨詢第二診療意見,尋求日本專家醫生的治療意見。
2016年1月轉診至日本,在國內接受現有治療(荷爾蒙治療)的同時在日本接受免疫細胞治療。2016年5月免疫治療一療程后(4個月共6次),通過PET-CT對比免疫治療前后病情狀況,未見其他明顯轉移,已轉移部位未見擴散、部分轉移部位腫瘤縮小甚至消失。2016年7月開始了免疫治療第二療程的治療,病情穩定,至今已開設第三療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