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較高的腫瘤,中國更是胃癌大國。2020年,全球有108.9萬人新診斷為胃癌,其中中國有47.9萬人,占將近一半;同年全球有76.9萬人死于胃癌,其中中國有37.4萬人,同樣占近半。
胃癌的5年生存率為31%,在早期發現的情況下,5年生存率可達90%以上,但早期胃癌患者僅占全部患者的10%-20%。多數情況下,當出現明顯胃部不適癥狀時,患者已經進入中晚期,此時再治療就相對困難了。
對于中、晚期的胃癌患者來說,手術聯合輔助化療是目前最常用的治療方式,但仍有部分患者在術后發生復發轉移,導致預后差。因此,尋找新的治療手段來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顯得尤為重要。
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已經在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等多種實體瘤中取得了顯著療效。免疫治療通過激活機體免疫系統,利用其自身的免疫細胞殺傷腫瘤細胞,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效果。在胃癌領域,免疫治療的應用也日益廣泛。
免疫治療的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免疫治療可通過多種途徑增強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如促進T細胞、B細胞等免疫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加免疫球蛋白的產生等。這些免疫細胞和免疫球蛋白可以識別并結合到腫瘤細胞表面的特殊抗原上,從而發揮對腫瘤細胞的殺傷作用。
2. 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免疫治療還可以通過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的方式達到治療效果。一些免疫治療藥物可以直接作用于腫瘤細胞,使其發生凋亡或壞死。此外,免疫治療還可以通過激活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的細胞因子等介質,間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
3. 調控腫瘤微環境
胃癌的發生發展與腫瘤微環境密切相關。免疫治療可以通過改變腫瘤微環境中的免疫細胞數量和功能狀態,抑制腫瘤的生長和擴散。例如,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可以解除免疫細胞的抑制狀態,使其重新恢復對腫瘤的攻擊能力。
目前,針對胃癌的免疫治療藥物主要包括PD-1/PD-L1抑制劑、CTLA-4抑制劑等。其中,PD-1/PD-L1抑制劑已經成為胃癌一線治療的主要用藥,其在多個臨床研究中顯示出良好的療效和安全性。而CTLA-4抑制劑則主要應用于晚期胃癌的治療,其在延長患者生存期方面表現出一定的優勢。
除了上述藥物外,還有一些新型的免疫治療藥物正在研發中。例如,CAR-T細胞療法是一種將改造后的T細胞注入人體內以攻擊特定靶點的技術。雖然目前尚未在臨床試驗中得到廣泛應用,但其在血液系統腫瘤中的成功應用已經證明了該技術的前景。此外,還有雙特異性抗體、溶瘤病毒等新型免疫治療策略正在不斷涌現,為未來胃癌的治療提供了更多選擇。
隨著對胃癌發病機制和免疫治療機制研究的深入以及臨床實踐的積累,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創新藥物和技術應用于胃癌的治療之中,為患者帶來更好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